为文学塑造新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7-09-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9年前,作家莫言33岁,作为鲁迅文学院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招收的硕士研究生班学员来北京上学,在读书期间,写出了他的重要作品《酒国》。今年9月,在花城出版社工作的陈崇正同样在33岁的年龄重返校园,和其他来自不同地区、从事不同职业的19名同学一起,开启了文学的筑梦之旅。9月8日,鲁迅文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联办2017级研究生班举行开学典礼,莫言出席,并以学长身份亲切地与学弟学妹们娓娓而谈。

    “为了参加今天的开学典礼,我昨天特意去买了一件衬衫。”莫言的讲话一开始就是幽默“画风”。接着,他真诚地说,“看到今天的陈崇正,就好像看到了当年的自己。29年弹指一挥间,作为一个过气的老作家,面对在座这么多年轻的师弟师妹,很感慨。我要说我们是特别亲的同学。”

    莫言说自己最近读了一些80后、90后作家写的小说,明显感觉到他们所描述的环境、所写的人物,和自己当年所写的完全不一样。“我作品里的高粱地、玉米田、牛羊猪狗,在现在的年轻作家作品里很少出现了。社会生活产生的变化带来作品的变化,使我感到非常欣喜,这也论证了我多年前说过的一句话: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作家。”

    在关注到变化的同时,莫言也提醒年轻的创作者们,与社会环境的剧变相比,人心和人性的变化显得更加细微而微妙。他勉励学员们,在当下这个变革的时代中,要通过自己的慧眼努力捕捉和发现人性深处那些细小而微妙的变化,塑造出更多新人的形象,在继承的基础上实现对生活和未来的新探索。

    1988年,鲁迅文学院曾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招收文学创作专业(挂靠文艺学)的硕士研究生班,莫言、迟子建、刘震云、余华、严歌苓等一大批优秀作家都是从这个班里走出来的。为赓续这一文学传统,更好地发掘和培养文学人才,鲁迅文学院与北京师范大学经过多次沟通协商,今年再度携手,决定以合作培养的方式联合招收文学创作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光巨介绍,为举办此次研究生班,北师大专门拨出单招单考名额,不仅恢复了当年的办学模式,而且设立了更加多样的综合性课程,与鲁院通力合作并建立了更加灵活的机制,为培养青年优秀作者、弘扬前辈和先人的教育理念、探讨文学教育新模式作出了积极而有益的尝试。(本报记者 王珺)